中国-爱尔兰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签约

2019622日,在中国和爱尔兰建交40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医药职工大学、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市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五家中方机构,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成立“中国-爱尔兰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战略联盟”举行了签约仪式。该联盟的成立,旨在助推产教融合新发展,提升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上海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对各类专业人员需求很大。上海目前现有生物技术药物企业200余家,从业人数约有2.5万人,其中:从事单抗生产与研发人员为11,200人,技术人员占比为65%;从事细胞免疫治疗研发人员为2,150人,技术人员占比为95%。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治疗行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正逐渐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上海医药、复宏汉霖、君实生物、白帆生物等抗体企业产业化项目启动,复星凯特、斯丹赛生物、赛比曼生物等CAR-T注册,初步估计到2025年上海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治疗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将增加至6万。

爱尔兰具有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爱尔兰地处欧洲,目前是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集聚地,全球前15家大型制药公司中有13家在爱尔兰建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其中包括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法国施维雅公司(SERVIER)、辉瑞制药(Pfizer)、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默沙东制药公司(MSD)、山之内制药(Yamanouchi)、健赞公司(Genzyme)、爱力根公司(Allergan)、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以及诺华(Novartis)等国际知名生物制药企业。世界上的生物医学研究信托公司威康信托(WellcomeTrust)为爱尔兰的生物技术研究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都柏林是爱尔兰两大生物制药中心之一,聚集了生物医药教育与产业发展方面的高端人才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与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市医药学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联盟各单位都有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实力与愿望。都柏林理工大学的制药专业一直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多年来为企业提供各种定制化的员工培训课程,并成立了爱尔兰全国医药教育中心。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具有完整的体系与丰富的经验。中方五家单位分别以不同的优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上海市医药学校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和设备先进的实训中心以及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上海医药职工大学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和规模相适应的,以现代医药技术与综合管理培训为主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适应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行业沟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帮助国内企业走向世界等全方位的服务。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按照国家和上海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致力于推进上海市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和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上海市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主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医药行业继续教育公共服务项目,为医药行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岗位进修、能力提升、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服务。

联盟签约得到了中国与爱尔兰双方政府与行业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签约仪式由上海市医药学校副校长常光萍主持,出席签约仪式的爱方人员包括爱尔兰企业局中国(教育)总代表Kim  William Macnair先生、都柏林理工大学校长David Fitzpatric教授、Thomas Stone院长及Pat Coman副院长等一行6人;出席签约仪式的中方人员,除了五方联盟单位的领导之外,有来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上海市药品审评与监察中心、上海市经信委人教处、上海峰林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此次活动得到了中爱双方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林华处长在讲话中特别强调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上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重要性以及对联盟的期待;Kim  William Macnair先生表示爱尔兰企业局将对战略联盟合作项目的开发实施给予积极的支持。